book_1.jpg

《姊姊的守護者》在一開始,通過一個十三歲女孩安娜提出的疑問,揭開故事的序幕:到底孩子是基於甚麼原因來到這個世界?

 

你可能會想,有些是父母酒後糊塗的結果,有些是為了傳宗接代,有些是父母的愛情結晶……然而,假如你的出生不是基於以上的自然情況,而是一項精心計劃,為了給一位至親提供合適的細胞捐贈,你會有何感受?

 

《姊姊的守護者》講述女孩安娜從出生開始,便成為姊姊凱特的捐贈者,她擁有與姊姊完美配合的基因,能不斷提供合適的細胞和骨髓,幫助治療姊姊那罕見的白血病。她的存在是沒有獨立性,因為從出生開始,她便注定了當凱特的配角,她是為了拯救姊姊而存在。因此,在安娜的內心獨白中,她常常假設自己是另一個尋常家庭的孩子,她擁有自我,而不是作為捐贈者而活。後來,安娜毅然聘請律師,向父母要求討回她的醫療自主權,其實就是她欲找回自我,張顯自我的過程──說穿了就是爭取作為一個人基本擁有的選擇權。

 

選擇的權利,在這部小說裡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,至少我是這麼認為。

 

故事通過安娜一家(包括她的父母和哥哥傑西,凱特除外)、安娜的律師以及法庭監護人(律師的舊情人)的自白,鋪陳出錯綜複雜的情節。雖然故事的敘述全以內心獨白為主,卻能把人物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細緻刻劃出來,這也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現。在不同人物的獨白中,貫穿著對「選擇權」的思考。我們總是認為對自己的人生擁有必然的選擇權,就像安娜選擇爭取她的醫療自主權。然而當我們以為只是個人的選擇時,卻在不知不覺影響了別人的命運──安娜選擇醫療自主,另一方面其實暗示凱特將來可能因得不到合適的捐贈而死亡。我不禁疑惑,在這個人際關係如此緊密的社會,是否真的存在只屬於個人的選擇?還是我們自以為的個人選擇,最後還是無可避免地牽連到別人?

 

除了為自己作出選擇,我們也在許多時候為別人作出選擇。故事中安娜的母親莎拉,便一直為兩個女兒的人生作出選擇,她選擇讓凱特繼續維持生命,她選擇為安娜作出任何捐贈的決定──也許有人認為莎拉為了救活凱特,而漠視安娜的感受,是十分自私的行為。然而我卻認為莎拉已經盡量希望做到兩全其美,即使她當初是懷有目的誕下安娜,但誰能質疑母親對子女的愛?不過,這又帶出另一個值得爭議的問題:是否因為孩子的生命是由父母賜予,是否因為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容質疑,他們便有權為子女的人生作出決定?或者,早在我們來到這個世上伊始,本來就是父母的決定,而不是我們的意願和選擇。

 

至於安娜的律師與他的舊情人的故事,也是這部小說中一段精彩的插曲,同樣帶出有關「選擇權」的思考。律師在年輕時因為一次交通意外,患上羊癎的後遺症,他以為選擇一聲不響的離開,就不會拖累情人。然而情人一直未能放開他,以致在感情上飄泊不定,得不到幸福。直到多年後重遇,他才明白情人對自己忠誠的愛,以及義無反顧的承擔。我們常常妄自給別人作出選擇,然而對於那個不屬於我們的人生,我們又如何肯定那是最好的決定?

 

只是,當我閱畢整部小說,卻發現了即使我們妄自為別人作出選擇,但背後的動機都是因為愛。無論是安娜、莎拉還是安娜的律師,都是因為不想最愛的人受到傷害,而作出他們認為正確的選擇──雖然最後還是傷害到所愛的人,但誰能保證這個世上有兩全其美的選擇?可是卻因為有愛,讓選擇和被選擇雙方能互相諒解。

alicewm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